商务部目前正在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有可能将继续推出医疗康复器械产品“下乡”的政策方针。这是本报记者昨天从医保商会的医疗器械部独家获得的最新消息。
商务部目前正在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有可能将继续推出医疗康复器械产品“下乡”的政策方针。这是本报记者昨天从医保商会的医疗器械部独家获得的最新消息。同时,在本月18日科技部发布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农村市场基础薄弱: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到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然而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大量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在谈到立足农村等二三线市场的医疗器械时,《规划》也指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
据了解,农村市场区别于城市的医疗机构,其受到资金、医疗技术以及消费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用的医疗器械大多比较简单、落后。
郭凡礼认为,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资购置基础医疗器械的比例正在增加,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主要措施,近年来国家新增多项投资用于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中央又投资近27亿元用于支持农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加大和改善基础医疗设施,这都将使医疗器械市场扩容。
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拥有180多万个自然村,近42万个乡镇级政府。今后五年中国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影像设备、检验设备以及信息化产品的需求量有望激增。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国家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长期增长的拉动引擎。
山东一家医疗器械的销售部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未来5年中,乡镇人群依然是医改中最得实惠的群体。长期以来,医疗器械都在大型医院配置,检查费用也较高,而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化,乡镇等医疗机构,也将加大医疗设备的使用,家庭用医疗器械也将在价格拉低的同时,逐渐被乡镇人群所接受。
郭凡礼指出,发展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贫穷,只有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农村医疗机构才有能力购买医疗器械,从而避免由于使用“二手”医疗器械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土医疗器械更“对路”
那么,农村等基层市场适用的医疗器械又有哪些品种?与面向大中城市的新型医疗器械相比,《规划》明确表示,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更适合中国国情。
在华泰联合证券医药研究员胡骥看来,紧密围绕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牵引床、熏蒸舱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加快突破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装备和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值耗材的开发推广。
这也利好国内以生产基本医疗器械为主的本土企业。上述山东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人士经过深入比较后发现,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优势更明显。他认为,目前,外资要往“下”走有难度,毕竟,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不发达地区医院的问诊水平较低,医务人员操控高端医疗设备的能力还不够,因此外资昂贵的高端设备并不对路。而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则更了解市场,销售终端也更易深入,开发的产品也适销,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这一层面,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外资企业正一步步被逼退。
值得关注的是,要加快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也需注意两个方面。据医保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告诉上海证券报,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器械行业的人才培养,加强各项医疗器械的使用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医疗器械使用的标准和规范。此外,我国需要做好医疗器械在农村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不但要对使用的医疗器械建立档案,对医疗器械的购买、使用、维护都要进行有效监督,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